眼睛是靈魂之窗,在顏面外傷中眼眶周圍骨頭為了保護眼睛避免受到外力撞擊,因而承受絕大部分的力量。當受到比眼球大的物體如棒球等撞擊時,力量會透過堅硬的眼眶骨向內傳導,分散至眼窩四周的骨頭。因為眼窩底部骨頭最薄,此處即為最有可能碎裂處。一旦骨頭碎裂,眼睛周圍組織如肌肉、脂肪組織等就有可能掉入上顎竇裡,造成眼睛功能及外觀受到影響
由於眼眶四周堅硬的眶骨並不一定斷裂,因此極為容易被忽略。眼窩骨折可能產生的症狀很多,例如眼球內陷、複視 眼球活動受限、感覺異常等。這些有的會造成功能障礙,有些則會影響外觀。
有些骨折可以保守性治療一至兩周,但如果因眼球後出血造成急性眼壓增高,壓迫視神經或是心跳變慢、眼球肌肉被骨折碎片夾住造成肌肉壞死等就需要立即處理,避免永久性的傷害。
由於眼眶周邊的外型及結構相對複雜,小破裂如果對於功能及外觀沒有太多變化時,不一定需要處理。倘若破裂區域較大時,對外觀及功能就會帶來較大的影響,此時就需要有良好的計畫才能將眼球回復到適宜的位置。
拜現代進步科技之賜,許多的數位科技如3D 列印模型、導航、內視鏡、術中電腦斷層等都可以用重建骨缺損,將眼眶的外型儘可能回復到原有的型態。

外力由眼眶傳至眼底,造成眼底骨頭碎裂使眼睛周圍組織掉入上顎竇中

左眼底骨折(左圖) (黃色箭頭處) X光片可見眼眶內容物掉入上顎竇中。經過重建(右圖)術後可見回復眼眶解剖型態

右眼底骨折(左圖) (黃色箭頭處) X光片可見眼眶內容物掉入上顎竇中。經過重建(右圖)術後可見回復眼眶解剖型態

左眼底骨折(黃色箭頭處)僅稍微碎裂,不需要處理,觀察即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