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顎面外科 邱昱瑋醫師

分類:口腔癌治療

2024-05-23

常聽到癌症的存活率,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?

醫學上所謂的存活率指的是,某個癌症經過一段時間後,還有多少比率的病患可以存活。而所謂的”一段時間”常用的是1年、3年、或是5年。比如媒體上常聽到乳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,這代表的是一百位乳癌第一期的病人,經過五年後有九十五位可以存活下來。

大部分的癌症在經過治療後,起初的一兩年仍然處於比較不穩定的狀態。轉移及復發機率相對較高。第三年後甚至到第五年,再次復發的機率相對降低許多。此外,經過五年後,痊癒的病患往往較難追蹤。因此,醫學上常用”五年”的時間做為存活率的指標。而這個”五年存活率” 也可以用來反映某種癌症嚴重程度、進展快慢或兇險程度,當然也可以用來評價癌症治療效果。

而口腔癌的存活率如何呢?

根據國健署的資料顯示,第一期及第二期的五年存活率可高達七至八成。但,一旦進展到第三期至第四期則分別下降至五成及四成。2023年,國健局給予本院回饋資料顯示,第一至第四期之四年的存活率本院分別為96%、89%、74%、56%,而全國平均分別為93%、85%、74%、53%。

影響存活率的因子

根據統計,影響存活率的因子包括頸部淋巴結是否轉移、腫瘤侵犯深度、腫瘤大小、是否有淋巴管及神經侵犯、切除邊緣的完整性等等。倘若,手術後的病理報告發現這些因子,手術後仍然必需進行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。

治療的成功絕對不是單一個人的功勞,整合各個專科與病人間的相互合作,才能提升治療的成效。此外,病患在治療後的生活品質也是治療團隊的努力方向。

老話一句
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。
只要開始,永遠不會太晚

2024-05-23

為何明明都手術了,為何還需做電療及化療? 這是許多病患常問的問題,好不容易熬過艱辛的手術及經歷辛苦的復原過程,甚至吞嚥功能都還沒完全恢復,但還是被醫師告知需要後續電療及化療。

首先俗稱的電療就是”放射線治療”他的原理是利用高能量的輻射線穿過體表,將輻射集中在腫瘤區域,促使腫瘤細胞變異進而導致細胞凋亡。而化療則是利用癌細胞生長速度高於正常細胞的特點,透過注射或是口服的方式讓藥物循環至全身,殺死癌細胞。

至於,手術後藉由電療及化療來提升存活率,最早是在2004年由新英格蘭期刊中的兩篇文獻所提出。文獻中顯示,同步化療及電療比單純電療增加的存活率(overall survival)及疾病無惡化存活期(Progression-free survival)高出十幾個百分比以上。

可以理解的是,晚期腫瘤經過手術切除後,縱使病理報告顯示切除邊緣皆無癌細胞,但仍會有肉眼無法辨識的癌細胞存在周圍的淋巴管及細微組織中。倘若這些細胞無法被消滅,一段時間後便有可能促使腫瘤復發。而電療及化療就是扮演去除這些細胞的腳色。

至於有可能需要電療及化療的狀況包括晚期腫瘤、腫瘤侵犯深度過深、病理組織發現有淋巴管及神經侵犯、邊緣未切除乾淨或是腫瘤安全距離過小等。而一般開始術後電化療的黃金期為六周,時間超過越久,對於治療的效果會越不好。

電療及化療皆有許多副作用,透過大數據的分析可以找出復發率最高的族群,給予最適切的治療。

參考文獻

N Engl J Med. 2004 May 6;350(19):1945-52
N Engl J Med. 2004 May 6;350(19):1937-44.
Head Neck. 2005 Oct;27(10):843-50.

搜尋文章
最新文章
分類
友站連結
瀏覽次數

10368 次

關注邱昱瑋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