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顎面外科 邱昱瑋醫師

為何口腔癌需要做頸部手術呢-頸淋巴擴清術


頭頸部具有豐富的淋巴循環系統,而腫瘤也沿著淋巴循環做轉移。因此,為了預防腫瘤沿著淋巴循環轉移,甚至有時腫瘤已經轉移至頸部淋巴。在口腔癌手術時亦會同時進行頸部淋巴手術

頸部淋巴手術從發明至今已經超過一百年,起初是傳統的根治性,將頸部胸鎖乳突肌、副神經及頸內靜脈連同頸部淋巴、脂肪及筋膜等一併移除。隨著對人體結構的了解及手術技巧的演進,倘若轉移的淋巴結沒沾黏至神經、血管、肌肉等組織,大多會進行改良式 (保留血管、神經及肌肉)。此外,對於不同位置的頭頸癌,其淋巴結轉移的位置及次序,大致是可以預期的。因此,我們只要掌握特定的區域,選擇性(僅移除最常轉移區域的淋巴結)將淋巴結移除,大致上都可以控制住腫瘤的轉移。而隨著整個頸部淋巴擴清術一路演進,手術後對於組織的傷害及併發症也降低不少。現今,改良式肩胛舌骨頸部淋巴擴清術(移除I、II、III區淋巴結,保留血管、神經及肌肉)便成為最口腔癌最常見的術式。

根據統計,初期口腔癌發生潛在性頸部淋巴轉移的機率為一至三成,其中以舌部惡性腫瘤發生轉移機率為最高。而在新英格蘭雜誌(NEJM)中也顯示,在臨床上無淋巴轉移的病患,在腫瘤手術的當下合併進行預防性的頸部淋巴摘除,有助於提升存活率。

頸部淋巴擴清術,術後常見的併發症為頸部表皮感覺異常、局部凹陷、疤痕攣縮及同側手臂無法舉高等。當然,移除的淋巴範圍越小,併發症越小,甚至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後,並不會對病患的生活品質產生重大的影響。再加上此術式可以提升存活率,因此建議合併腫瘤切除一起施行。

參考文獻

J Oral Maxillofac Surg. 2011 Oct;69(10):2674-9
N Engl J Med 2015; 373:521-529
Operative Techniques in Otolaryngology (2004) 15, 264-268
J Oral Maxillofac Surg. 64:4-11, 2006

頸部手術1

向大師致敬,發明頸部淋巴擴清術的大師,拯救數以萬計的生命(左圖)。

選擇性頸淋巴廓清術,僅移除頸部一至三區淋巴結,並保留神經、肌肉、血管等對病患生活品質有顯著的提升(右圖)。

頸部手術2

選擇性頸部淋巴擴清術,術後傷口 (疤痕與個人體質亦有關係,不一定每位病患皆一樣)

頸部手術3

對於臨床上頸部無轉移的病患,於手術當下合併執行選擇性淋巴擴清其存活率較高


搜尋文章
最新文章
分類
友站連結
瀏覽次數

10368 次

關注邱昱瑋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