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顎面外科 邱昱瑋醫師

我是口腔癌高危險群嗎


癌症年年居台灣十大死因排行首位,其中,又以口腔癌青壯年的危害最為嚴重。據國健局統計,與其他癌症相較之下口腔癌半數以上死亡者的年齡偏低,這樣的現象對家庭、社會都是很大的損失。

癌症發生的真正原因至今仍不明朗,但是在口腔內如果受致癌物及長期慢性的刺激,加上身體上某部分的基因不健全,各種因素合在一起發生的機率就比較高。根據研究,口腔癌的致病因素大致可歸成以下幾類:

  1. 吸菸、喝酒、嚼食檳榔:研究顯示,長期慢性刺激是口腔癌發生的主要成因,其中又以嚼食檳榔的影響最大。國內公衛學者調查發現,菸、酒、檳榔都是誘發口腔癌的元兇,其中又以檳榔毒性最強,吃檳榔者引起口腔癌的危險是一般人的28倍,合併吸菸是89倍,三者都使用的危險更高達123倍 
  2. 基因突變:如腫瘤抑制基因(tumor suppressor gene p53)突變
  3. 感染源:人類乳頭狀瘤病毒

一般人認為,只要不抽菸、不喝酒、不嚼檳榔,遠離這些不良嗜好口腔癌就不會上身,其實大家都忽略了癌症本來就有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一個地方,就像沒抽菸也有可能得到肺癌,只是如果沒有不好的習慣,罹癌風險相對較低。

口腔癌多發生在口腔表面組織,比起其他癌症應該是很容易被發現才對,可是因為大家容易輕忽,導致一半以上患者在就醫時都已經進入第三期、甚至是四期。所幸,醫療技術的進步讓這些晚期的病患都還可以治療,且存活率也逐步提升。因此,民眾必須提高警覺,假使口腔裡的潰瘍超過兩個禮拜都好不了,可能就要注意不是普通的感染,必須立即就醫,以掌握治療的良機。 


搜尋文章
最新文章
分類
友站連結
瀏覽次數

10368 次

關注邱昱瑋醫師